每日聚焦:史上“最疯狂”价格战,今年最火赛道,确定了!
作者:大师兄,编辑:小市妹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时,给出的答案是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正在持续转型升级,大水漫灌、粗放投资等稳增长手段已不适应发展形势;另一方面,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之下,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在2023年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对我国出口将造成较大冲击。
作为三驾马车的最后一环,国内消费特别是大宗消费需求,在2023年无疑将承担起中国经济实现增长韧性的主要动能。消费复苏,也会成为2023年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主线。
【消费成抓手】
对于今年稳增长的工作重点,政府工作报告首先提到的就是“消费”,明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消费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性,从最近几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对“消费”的提及频率,也能看出端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消费”15次,2021年提到18次,2022年提到15次,今年的报告中则提到了23次。
疫情发生前,消费就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拉动力。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7.8%。
疫情期间,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但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疫情形势严峻的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3%,疫情相对平缓的202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高达65.4%。
要拉动消费,核心前提是提高消费能力,保就业增收入,让老百姓有钱花。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3年新增就业目标是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目标任务净增100万。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形势好于去年,加上有超过2800万退休人口腾出的就业岗位,今年的就业形势肯定比去年好,居民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民生负担,让老百姓敢花钱,也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前提。最近几年,房住不炒、教育双减、医药集采等民生领域的政策,已经为消费复苏创造了条件。
要稳住中国消费大盘,离不开两项大宗消费,房地产和汽车。
2022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13.33万亿,汽车类零售额达4.58万亿元,占到了全国GDP近20%,是举足轻重的第一和第二大产业。虽然房地产一直作为投资品,并没有计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但是房地产下游包括家具、家电、装修等大宗消费,楼市冷暖对消费可谓影响深远。
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从去年就陆续转向,房贷利率从之前的5.88%,下降到4%左右,各地限购限售政策逐渐解封,刚需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获得政策的充分支持。
汽车消费的刺激政策也层出不穷。除了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购置税外,汽车降价也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降价潮”从新能源汽车开启。2022年10月,特斯拉率先打响价格战,随后小鹏、问界、比亚迪、蔚来等国产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先后降价,特斯拉犹如一条鲇鱼,不但加速了国内新能源车的认知和普及,也倒逼国产新能源车企的降本增效。
燃油车的降价幅度更为猛烈。3月初,湖北联合多家车企推出政企购车补贴,很多车型的补贴都超过6万元,其中力度最大的是东风雪铁龙C6,原价21.68万的车,补贴高达9万元,堪称“史上最强购车优惠”。
湖北打响头阵之后,一场疯狂的汽车降价潮正在席卷全国,上海、浙江、河南、四川、黑龙江、山西、云南、海南和贵州等数十个省市陆续跟进,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汽车消费。为了拉动有些停滞的燃油车消费,地方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
【复苏超预期】
进入2023年,
从宏观经济看,今年2月份,反映经济景气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升至52.6%,连续第2个月站上荣枯线之上,相较1月上升2.5个百分点,并创下最近10年的历史新高,说明经济复苏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
消费领域的复苏态势更是肉眼可见。
2023年新年伊始,街上的车流、人流迅速增长,商场、景区、餐馆、影院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所再现昔日的繁华景象,沉寂已久的消费市场,爆发出强大的反弹动力。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商旅出行等高频行业数据,清晰地显示出经济活跃度的提升和线下消费的井喷:
2月份,商旅酒店预订整体同比增长了130%,其中国内增长约125%,国际方面增长近10倍;国内航班滚动7日的执行数量同比增速已从22年10月最低的-72%升至目前的9%;百城拥堵延时指数持续处于2019年以来历年农历同期最高水平。
以汽车和住房为代表的大宗消费,在年初的景气程度超过预期。
根据克而瑞等研究机构的数据,今年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结束了13个月的负增长;2月,百强房企销售额环比增长29.8%,同比增长11.8%,同环比已实现转正;截止到3月2日,今年以来全国18个主要城市的二手房累计成交1277万平,同比大增49.5%,部分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出现量价齐升的小阳春景象。
楼市之外,另一项大宗消费汽车市场也表现亮眼,新能源车依然是消费的主要方向。
根据乘联社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国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加10.4%,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3.9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32.8%。
开局稳,则全年稳。2023年开年以来的经济回暖和消费复苏,让我们对超额完成GDP增长目标充满了信心。
回望历史,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乐观预期并非没有来由。自1990年以来,除了1990、1998、2022年等比较特殊的年份之外,中国经济最终的年度实际GDP增速都会超过两会提出的GDP增速目标。
【行情新主线】
“美的买不到,东方雨虹买不到,连洽洽食品也买不到了”。
对于海外投资经理们来讲,今年来最大的烦恼,就是A股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让很多境外投资者很难买到想要的股票。
1月3日,洽洽食品成为今年首个被外资“买爆”的A股标的,当日境外投资者持其股份数超过总股本的28%,触及禁买线。
洽洽食品之前,2022年12月20日,美的集团即被外资“买爆”,当日港交所暂停深了股通美的买盘交易,原因也是持股比例触及28%的禁买线。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数据,到去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深股通和沪股通有8只股票的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4%,接近28%的禁买线,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消费大白马。
这正是外资抢筹A股的真实写照。仅仅1月份,北上资金流入A股已经高达1400亿,成为2014年陆港通开通以来最高月度资金流入规模,远远超过了2022年全年不到1000亿的外资流入规模。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当前所有新兴市场每日11亿美元左右的资本流入中,中国的资本流入占七成以上。
在全球面临紧缩和衰退风险的背景下,中国当下的宏观形势无疑是比较有利的。疫情管控放开、通胀处于低位、货币政策相对宽松,使中国经济具备强大的增长韧性,这正是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和消费复苏、抢筹中国核心资产的核心逻辑。
除此之外,过去两年经历了大幅调整的消费白马股目前估值较低,也给外资增加了抢筹的底气。
比如被外资买爆的美的集团目前只有PB2.66倍,东方雨虹3.23倍,都处于近10年历史分位点20%以下。
代表消费行业核心资产的茅指数,目前的PB也只有4.4倍,已经回到历史估值中枢的位置,过去估值高高在上的A股优质大蓝筹,目前终于进入合理的价格区域。
▲茅指数市净率走势,来源:Wind
从外资对A股消费行业龙头的布局来看,除了押注今年的消费复苏之外,中长期赛道方向主要立足于两个逻辑:
一个是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容,比如高端白酒、医美、中高端酒店、智能电器等;另一个则是行业集中度提升带来的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提升,比如防水材料等消费建材、品牌类休闲零食等。
当市场聪明资金和长牛板块合体,消费赛道的优质大白马,在资本市场的估值修复,或许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