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生物:后疫情时代走向何方 天天热消息
明德生物减少分红比例,意图加大研发;公司虽目前主要研发三项诊断仪器项目,但2022年诊断仪器营收仅1.34亿元,且公司大力发展的新冠检测试剂业务遭遇行业环境更迭。
叶燕谟/文
2023年4月21日,明德生物(002932.SZ)发布年报:2022年度明德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05.30亿元、归母净利润42.08亿元,相比2021年分别增长272.12%、197.7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2019年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明德生物业绩呈爆发式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仅1.81亿元、归母净利润仅4152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营收过百亿元,这4年间明德生物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惊人的287.48%、464.45%。
从新冠疫情检测试剂销售中获利颇丰的在A股中还有诸多同类企业,例如达安基因、圣湘生物等。
2022年,达安基因、圣湘生物营收分别为120.46亿元、64.5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2亿元、19.37亿元。
愿景尚不清晰
根据年报,2020年至2022年,明德生物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销售收入从5.95亿元增长至84.42亿元,2022年, 该项产品收入占据了总营业收入的80.17%。除销售试剂外,明德生物还承担了部分新冠核酸检测服务,2022年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收入4.21亿元。根据年报解释,下辖武汉和广东两大医学检验所为公司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的营收归集主体,自2020年以来两大医学检验所成为卫健委指定核酸检测机构,为超过3亿人次提供新冠核酸检测服务。
除去上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销售、检测服务的营业收入,2022年明德生物其他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营业收入仅16.67亿元,占总营收的15.83%。
但目前新冠病毒已变更为“乙类乙管”,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已销声匿迹。在此背景下,明德生物未来走向何方?
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多数同类企业2023年一季度业绩均遭遇重创。如华大基因、圣湘生物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3.31%、86.44%,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87.49%、90.79%。
在面对投资者的同类问题中,明德生物表示,除新冠检测相关产品外,公司布局化学发光、免疫荧光、分子诊断、POCT、血气分析等多条业务线,也将有望随着院内就诊人次的恢复实现业绩修复和增长。根据最新年报披露,明德生物目前主要研发项目包括三项:全血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高通量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二代湿式血气分析系统。从实际情况来看,自2017年以来明德生物就陆续上市了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SMART30等多款检测仪器,但收益始终甚微。2020年至2022年,公司诊断仪器销售收入分别为1288万元、2493万元、1.34亿元,营收规模均非常小。且从毛利率上来看,诊断仪器2020-2022年分别为23.24%、18.21%、23.12%,因此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利润支撑。
投资者对明德生物未来的担忧,在二级市场中早已体现。自2019年底以来,明德生物股价持续上行,从最低45.19元/股一路涨到2022年5月的91.30元/股。随后便开始一路震荡下行,最低下调至51元/股。2023年4月26日,明德生物收盘价为53.95元/股,市值超80亿元。
主攻新冠检测,募投项目建设推迟
在发布2022年年报的同时,明德生物发布了修订2020-2022年股东回报规划的议案。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降低利润分配的比例。该最新议案显示,每年分红由原来不低于公司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30%,调整为不低于20%。
公司解释称,之所以减低分红比例,主要因自2022年底新冠检测相关产品收入预计将大幅减少,为长远发展,公司将积极拓展体外诊断其他产品线投入并拟通过投资并购,预计资金需求较大。
结合最新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数据,2020年至2022年,明德生物母公司实现净利润共计58.31亿元,共分配12.65亿元,累计分配比例21.69%。按照上述比例调整,明德生物至少可减少4.84亿元现金分红。
实际上公司目前资金相对充足。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货币资金25.5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19.53亿元,累计达到45.09亿元。
根据2023年4月21日公告,明德生物拟使用5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虽减少了10%的分红比例,但能否真正花到相关项目上还存有一定疑问。
此外,公司原有募投项目进度缓慢。明德生物2018年IPO募投项目——移动医疗产品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均存在投资进度缓慢的问题。移动医疗产品建设项目原计划投入募集资金4789万元,但截至2022年年末累计投入仅443万元,2022年全年仅投入22万元,投资进度仅12.82%;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计划投入1.29亿元,但截至2022年年末累计投入也仅436万元,2022年全年投入31万元,投资进度仅3.38%。
根据披露,移动医疗产品建设项目主要是新建60万套移动心电产品以及配套的移动心电监测系统产能,预计2022年9月完工,达产后年均产值2738万元。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是用于研究和开发POCT免疫类试剂产品等,同样预计2022年9月完工。
2021年11月,明德生物调整移动医疗产品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完工期限均进一步推迟到2024年3月,主要原因是明德生物为了优先满足全国各地区新冠检测试剂的需要,从而推迟了募投项目建设。
2023年4月,在年报公布后,有投资者对上述募投项目投入进度提出疑问,但公司的解释与2021年11月的公告显然不同,称主要系遭遇了重大的宏观及行业环境变化导致该项目投入缓慢,但公司尚未对具体变化再作进一步解释。
体外检测集采控费,应收减值充分性存疑
根据2022年年报,明德生物体外诊断试剂营收97.79亿元,其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销售收入为84.42亿元,可推算出其他检测试剂营收为13.37亿元。而根据前述推算,公司其他产品或服务所形成的营业收入共计16.67亿元。因此,非新冠类体外诊断试剂将作为公司未来营业收入与利润支撑的主力军。
但明德生物的体外诊断试剂却面临着国家集采的风险。根据公司年报,自2021年以来,安徽省、江西省等省份已经开展了检测试剂的集中带量采购。例如在2022年10月,江西牵头的23省区肝功能生化试剂集采方案征求意见稿传出,根据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本次IVD生化试剂价格降幅设定为20%;且该研报预测,方法学较为简单、开放式仪器配套的试剂及不依赖仪器的试剂,如PCR核酸、胶体金等,最可能开展带量采购,渠道利润会大幅压缩。
除面临业务上的集采风险外,明德生物自身的财务风险同样值得关注。
根据年报,2022年年末,明德生物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9.52亿元、存货账面余额为7.58亿元。根据2023年4月17日公告,公司针对2022年的各类资产计提了合计10.14亿元的减值准备,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与存货跌价损失计提占据了大头,分别为3.64亿元、5亿元,占当年应收账款、存货期末账面余额的12.33%、65.96%。
达安基因也在发布2022年年报的同时公布了减值公告。公告显示,达安基因减值合计9.55亿元,其中应收款项计提减值2.76亿元,存货计提3.13亿元,分别占期末账面余额的6.01%、50.85%。华大基因同期合计计提减值5.61亿元,其中应收款项计提1.85亿元,存货计提1.61亿元,分别占期末账面余额的9.20%、38.29%。
可以看出,在应收账款上,明德生物与达安基因等同类公司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较小,而在存货方面计提跌价准备的比例相对较高。
从账龄上看,明德生物一年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28亿元,占总账面余额的94.84%,但公司按组合计提坏账时,一年内账龄仅计提3%的坏账准备,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华大基金、圣湘生物、东方生物对于一年内账龄的应收账款分别计提6%、5%、5%,相对高于明德生物的计提比例更为保守。
截至发稿,明德生物没有回复《证券市场周刊》的采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