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估值有多低?
作者:泰罗,编辑:小市妹
(资料图)
从2021年初算起,港股的调整已接近30个月,是过去20年以来最长的下行周期。
各项指标均表明,港股目前已经处于绝对低估的位置。
市盈率方面,历史上恒生指数在熊市中跌破10倍PE就是进入底部区域的一个明确信号,如今这一数据是9倍左右。
市净率方面,恒生指数的PB目前已经在1以下运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恒指有史以来也只有五次破净。即便在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恒生指数的市净率最低也只跌到1.08。
另一边,上市公司方面已经做出反应。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100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耗资超450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和友邦保险的回购金额均达到150亿港元左右。此外,还有一批企业因股价长期低迷而选择溢价私有化退市,其中金鹰商贸集团大股东溢价40.41%私有化,茂宸集团获溢价20.7%私有化,保利文化大股东溢价77.6%私有化,达利食品大股东溢价37.87%私有化。
与此同时,港股上半年IPO募资额也跌到了全球第六,这在历史上都非常罕见。很多拟上市的公司即便已经通过聆讯,也会选择观望,希望能在一个更好的估值环境下择机上市。
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低估并不代表着一定会反弹,港股从去年开始就不断被唱多,今年年初更是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去年10月底启动的那一轮反弹目前已经回吐了接近一半,整个今年上半年,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依然垫底。
行情启动,还需要等待一些底层驱动因素的触发。
基本面和资金面,股市就靠这两个方面。
资金层面,港股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某种程度上对行情有决定性意义。说的再直白一些,国际资本是要考虑机会成本的,只要美元处于强势周期,那么港股很难有大作为,过往行情的走势已经印证了这一点。
长周期看,2017年和2020年港股曾有过两次小牛市,而在此期间美元指数均处于下行阶段;短周期看,在强紧缩预期和大幅加息的作用下,美元指数自2022年2月的96点大幅上涨至9月的114点,在此期间,恒生指数一路探底,而当美元指数自去年10月份阶段性走弱后,港股又迎来一波明显的反弹。
过去几年,内地机构一直强调要拿下港股定价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仍未实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国际资本在今年3月以后陆续撤退,但南向资金却一直在买,年初至今已整体流入超过1200亿港元,即便如此,依然没能扭转市场下跌的趋势。
至于未来的走势,港股的位置已经很低了,只要国内经济和美元流动性边际改善,那么势必会迎来反弹,而这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先看流动性,尽管不排除美联储后期继续加息的可能,但美国最新的通胀率已经降到4%左右,整个加息周期大概率已进入尾声,除非发生极端事件。而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美元指数在去年10月加息之后并没有创新高,如果后期整个美元指数确定继续走弱,那么在长周期上可能存在一个大级别的流动性机会。
再看基本面,相较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中国在过去几年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保持了一定的克制,这就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留下了充足的腾挪空间,因此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应保持一定的乐观。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6月7日发布最新一期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也将202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上调至5.6%。
某种程度上,现在港股的吸引力可能比A股还要强。
首先是便宜,A/H溢价指数依然处在140%的位置上高居不下。而且一旦后期美元流动性宽松,港股接到的水肯定比A股多。
其次,港股的标的也很优质。既有腾讯、阿里、美团、中芯国际等覆盖互联网、云计算、半导体等多个新经济领域的科技巨头;又有一大批电信、公共事业等具备稳定现金流的公司,这些标的的股息率都非常高,有的甚至在10%以上。
有数据显示,当前港股央国企股息率平均值大约是6.67%,远远高于A股央企股息率的平均值3.38%。配置港股,在持仓上可以很容易做到兼顾进攻与防守。
凛冬终将过去,春天会来。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