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澜之家,终于蹭上张颂文的热度了
作者:乐水
营收、净利润双降,海澜之家希望趁着张颂文的热度“狂飙”。
2023年5月10日,海澜之家官微正式官宣,张颂文成为品牌代言人。这也确实让资本市场产生了一丝“异动”。5月11日-12日,海澜之家股价从最低的7.13元/股上涨至最高的7.64 元/股,涨幅达7.1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将时间拉长来看,海澜之家的股价仍处于低位。2015年年中,海澜之家的股价曾高达18.33元/股,为目前股价的两倍有余。
作为电视剧《狂飙》的主角,已经“出圈”的张颂文无疑可以为海澜之家博取一定的关注度,但签约张颂文,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说明,海澜之家仍在坚守“轻资产,重营销”的运营策略。
考虑到时下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生变,仅签约当红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而不革新运营模式的海澜之家或许很难“狂飙”。
1 海澜之家辉煌不再
之所以海澜之家选择签约张颂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其此前曾靠明星代言的策略,创造了不菲的商业神话。
2003年,海澜之家首次签下当红明星吴大维,并喊出了“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的口号。
2006年,海澜之家签下当红演员印小天,凭借魔性舞蹈的广告,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的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
2012年-2020年,海澜之家又相继签下杜淳、林更新、周杰伦等一线一线明星。
得益于明星效应,海澜之家的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东方财富证券数据显示,2014年,海澜之家在中国男装市场拿到了3.5%的份额,位列中国第一大男装品牌。此后几年,海澜之家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2017年提高到了4.7%。
也正是在2014年,海澜之家顺利借壳上市,以400多亿元的市值跃居A股最大服装企业。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海澜之家的业绩已经不复当年勇。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海澜之家营收分别为179.59亿元、201.88亿元以及185.62亿元,分别同比下跌18.26%、同比增长12.4%、同比下跌8.06%。
诚然,过去三年,疫情反复,极大地影响了服装企业的活力。但不能忽视的是,不止疫情三年,更早之前,海澜之家的成长性就已大打折扣。
财报显示,2016年-2019年,海澜之家营收增速分别为7.4%、7.1%、4.9%以及15.1%。作为对比,2009年-2013年,海澜之家营收、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分别高达50.8%和45.6%。
这或许是因为海澜之家的品牌形象和渠道布局过于迟滞,没有及时跟上年轻人的需求所致。
海澜之家此前的广告片大多宣传自己为中年男人的“衣柜”,这固然帮助其赢得了一定的客群,但也让新生代年轻消费者对其产生了“爹味”“老气”“缺乏个性”的印象。
事实上,即使年轻人想买海澜之家,或许也买不到,因为后者并没有迎合前者的需求大力布局线上业务。财报显示,2022年,海澜之家线下渠道营收占比为84.05%。如此偏重线下渠道,很难不错失一部分习惯于线上消费的年轻消费者。
2 海澜之家的产业链羁绊
按常理推断,如果一家服装品牌衣服的款式和市场需求存在一定错位,那么只需按照当下的潮流重新设计衣服即可,但海澜之家很难这么做。
财报显示,海澜之家“零售品牌的产品采取直接向供应商采购的形式”。简单来说,海澜之家并不会过多地介入产品的设计,仅仅从供应商拿现成的货。
由于拥有数量可观的门店和客群,海澜之家的采购合作模式包括不可退货模式和可退货模式两种。
可退货模式下,海澜之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适销季结束后仍未实现销售的产品,可剪标后退还给供应商,由后者承担滞销风险;不可退货模式下,海澜之家的未实现销售的产品不可退还给供应商,自己承担产品的滞销风险。
2022年财报显示,海澜之家品牌的采购模式主要为“可退货为主,不可退货为辅”,其他品牌主要采用不可退货的采购模式。
海澜之家的此种经营策略,固然可以最大程度减轻经营成本和风险,但也难以获取足够有吸引力的产品。因为工厂是产品的设计者以及风险的承担者,自然不会像艺术家一样,冒险设计走在时代前沿的产品,而是会结合过去和时下的趋势,以相对保守的心态设计产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海澜之家的产品经常会给消费者市场带来“爹味”“老气”“缺乏个性”的印象。事实上,上述保守的业务模式,不止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也颇为讽刺地让海澜之家承担了不小的存货压力。
财报显示,2022年,海澜之家的存货为94.55亿元,同比增长16.44%,占总营收的51%,其中不可退货商品库存为24亿元,两年以上库龄存货金额达3.71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为298天,对比上年增加65天。
3 转型规划与财报之间的裂痕
海澜之家早已意识到现有业务模式存在短板,因而积极寻求转型。
签约张颂文之前,海澜之家的代言人已偏重于新生代明星,试图贴近年轻人。比如,2021年10月,海澜之家签下了许魏洲、黄明昊、魏哲鸣三位90后男星。
除了代言人有所变化,海澜之家还希望以精致的产品取胜。2022年11月,海澜之家举办线下发布会,宣布了全新的“创造有生命力的服饰,服务每个人的光采”品牌价值理念。
对此,海澜之家董事长周立宸表示,海澜之家会将此前以广告营销为主的品牌策略,带进以用户为中心,拥抱赛道动态变化的“品牌驱动”新阶段。
结合中国服装行业的历史来看,海澜之家的转型确实有迹可循。奥运会后,因“90后李宁”策略盲目提价引发消费者市场抵制,李宁陷入了亏损的泥潭。财报显示,2012年-2014年,李宁总计亏掉近30亿元。
2017年,李宁迎合年轻人的民族自豪感,推出了“中国李宁”,并于2018年初以“悟道”为主题亮相纽约时装周,彻底引爆市场。
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李宁”系列服装合计销售成衣超550万件,鞋品销量超5万,新品售罄率均在70%以上。自此,李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国潮时代”。
不过如前文所述,海澜之家的转型策略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这一方面是因为其转型之路刚刚开启,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因为其没有彻底抛弃“轻资产,重营销”运营策略所致。
财报显示,2022年,海澜之家的研发费用为1.94亿元,虽然同比增长56%,但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1.05%。
作为对比,同期李宁的研发费用为5.34亿元,同比增长23.53%,占总营收的2.07%,不论是绝对值,还是费用率,都远高于海澜之家。
海澜之家并不是没有钱进行研发,而是将大部分的营收都用于销售。财报显示,2022年,海澜之家的销售费用为34.25亿元,同比增长5.3%,占总营收的18.45%。
由此来看,“品牌驱动”的策略固然很理想,可以满足市场的期待,但目前海澜之家并未真正“创造有生命力的服饰”,而是依旧沿袭此前“轻资产,重营销”的运营策略。
如果不彻底转型为以产品和消费者为中心的服装企业,海澜之家的业绩,或许还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
关键词: